1986年,白崇禧女儿秘密回大陆,我方早已察觉,最终让她带走一物
“1986年8月,桂林火车站,您这包行李要不要过机检?”年轻的工作人员语气平淡,目光却落在那位戴着墨镜、声音带些台湾腔的中年女士身上。她微微点头,神情镇定,仿佛只是一名普通返乡客。可在场少有人知道,这位自称“白小姐”的游客,正是已故桂系要员白崇禧的次女——白先
“1986年8月,桂林火车站,您这包行李要不要过机检?”年轻的工作人员语气平淡,目光却落在那位戴着墨镜、声音带些台湾腔的中年女士身上。她微微点头,神情镇定,仿佛只是一名普通返乡客。可在场少有人知道,这位自称“白小姐”的游客,正是已故桂系要员白崇禧的次女——白先
1950年2月的一个深夜,台北士林官邸里只剩壁钟缓慢的滴答声。灯下,蒋介石盯着桌面地图,忽而用铅笔狠狠划掉两行名字——胡宗南、白崇禧。曾经握有重兵的这两位心腹,如今成了蒋介石最难以下咽的苦果。
第一位:孙立人。民国陆军二级上将,他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。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孙立人还曾前往美国留学,在取得普渡大学学士学位后转而改军事,考入了有南方西点之称的弗吉尼亚军校学习,从此步入军旅生涯。毕业后又游历欧洲,参观英法德等军事,这使得孙立人军事素养上升
1949年的秋天,对很多人来说,都是个萧瑟的季节。风是冷的,心也是凉的。尤其是在广西桂林,文明路上的李氏公馆里,这种寒意几乎能冻结人的骨头。
全国抗战开始前后,对于全国抗战的进程及前途,国内舆论中的“亡国论”和“速胜论”相当盛行。毛泽东结合中外战争,尤其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,集中全党智慧,于1938年5月发表了指导中国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《论持久战》,科学地论证了中国抗战三阶段的发展规律,准确地描绘
蒋介石和李宗仁,曾几何时,信誓旦旦,义结兄弟,可是,好景不长,便反目成仇,结生死冤家。蒋介石经历了众多的派系纷争,而李宗仁所领导的桂系,则是与之角逐时间最长、打击最大的地方实力派。蒋介石是李宗仁的政治克星,而李宗仁更被其视为眼中钉,必欲除之而后快。拜把兄弟19
“1937年9月2日晚十点,苏州前敌指挥所内,白崇禧压低嗓音问顾祝同:’顾兄,你见过冯长官吗?’顾祝同摇头,脸色并不好看。”这场对话揭开了淞沪会战指挥权再度更迭的序幕,也把战区人事的暗流摆到台面上。许多史料只提及战役的炮火与伤亡,却忽略了指挥架构的频繁变动——
1949 年春末,国民党政府拒绝和谈,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毛主席、朱总司令“向全国进军”的命令,势如破竹,以秋风扫落叶之势,攻占了南京、上海、武汉、杭州、南昌、太原、西安等重要城市。分崩离析的国民党反动派,并不就此甘心。它们在美帝国主义继续支持下,绝望地进行挣扎
1949年,随着国民党军队在大陆的节节败退,整个局势已趋于明朗。素有“小诸葛”之称的白崇禧,在军事上确有独到见解。面对颓势,他向蒋介石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战略建议:出兵越南,剿灭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势力。其言外之意是,既然固守江南已无希望,不如转而进攻相对薄弱的越
1966年,号称“小诸葛”的国民党名将白崇禧在台北病逝,终年73岁。令人唏嘘的是,这位信奉伊斯兰教的“小诸葛”,死后连一场简单的回教葬礼仪式都没有。而五年前,另一位曾与蒋介石打了半辈子仗的 “山西王” 阎锡山去世时,却能以“国大代表”的身份举办葬礼。
夜色沉沉,台北的街灯散发着微弱的光晕,映照出一座座静谧的建筑。蒋介石坐在书房的书桌前,手握一支钢笔,眼神深邃而复杂。窗外的月光淡淡洒落,似乎也在为这位老人投下一层淡淡的哀愁。
1948年10月初,广西梧州前线电台突然传来一份密报:韩练成率部向解放军递交起义书。白崇禧接过电文,只说了一句“知道了”,把纸折成四方放进公文夹。本来喧闹的指挥部,一下子静得只能听见钟摆声。
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,然而,我们却常常想起二野四兵团在陈赓将军麾下,从安徽望江一线渡江后进行八千里大追歼的英雄事迹,想起我们在大江南北、赣江东西、粤桂边区、云贵高原度过的日日夜夜,想起集军政“一把手”于一身的陈赓同志紧跟形势、转变观念
1949年初春,蒋介石和大批亲信,带着搜刮来的财物,悄然逃往台湾。这个事实几乎要让不少人挪不开视线。眼看国民党表面兵强马壮,还有西方背书,说败就败了,到底哪一步出了问题?!
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日军在中国可谓是长驱直入,上海、南京等大城市相继沦陷,一时间国内的“亡国论”一度甚嚣尘上。
1949年5、6月间,人民解放军不仅已经夺取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都城南京,并且已经解放了上海、杭州、南昌、武汉、西安等主要城市。
1938年春天,南京城墙的弹孔还在渗血,上海租界报纸头条印着“日军将攻武汉”,北平茶馆的说书人讲到“扬州十日”突然哽咽。
那条生机没有到来。四个月后,华中、华南几个省份的地图在电报纸上被红色铅笔迅速涂满,白崇禧只能一路南逃。到底哪里出了问题?表面看是兵力悬殊,其实取胜败亡的钥匙藏在更深层的细节里。
南京的春天,雨水不算太多,却总让人头脑发蒙——那种潮乎乎的空气,不管身在厅堂还是市井,总让人有点犯躁。那一天,1948年4月12号,国民党政府的国大会议开到中途,怎么说呢,茶水都凉了三遍,会议厅里却热闹到像看杂耍。原本讲台上是白崇禧在说话,军事报告与检讨乱成一
1926年夏天,广州的蝉鸣能把人耳朵震聋。李宗仁穿着月白竹布长衫,站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,手里的檀木手杖敲得青石板咚咚响。他刚从广西坐了三天三夜的轮船过来,裤脚还沾着梧州的江泥。